1. 上电时要延时足够长的时间给 SD 卡一个准备过程,在我的程序里是 5 秒,根据不同的卡设置不同的延时时间。 SD 卡初始化第一步在发送 CMD 命令之前,在片选有效的情况下首先要发送至少 74 个时钟,否则将有可能出现 SD 卡不能初始化的问题。
2. SD 卡发送复位命令 CMD0 后,要发送版本查询命令 CMD8 ,返回状态一般分两种,若返回 0x01 表示此 SD 卡接受 CMD8, 也就是说此 SD 卡支持版本 2 ;若返回 0x05 则表示此 SD 卡支持版本 1 。因为不同版本的 SD 卡操作要求有不一样的地方,所以务必查询 SD 卡的版本号,否则也会出现 SD 卡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。
3. 理论上要求发送 CMD58 获得 SD 卡电压参数,但实际过程中由于事先都知道了 SD 卡的工作电压,因此可省略这一步简化程序。协议书上也建议尽量不要用这个命令。
4. SD 卡读写超时时间要按照协议说明书书上的给定值 ( 读超时: 100ms ;写超时: 250ms) ,这个值要在程序中准确计算出来,否则将会出现不能正常读写数据的问题。我自己定义了一个计算公式:超时时间 =(8/clk )*arg 。
5. 2GB 以内的 SD 卡 ( 标准卡 ) 和 2GB 以上的 SD 卡 ( 大容量卡 ) 在地址访问形式上不同,这一点尤其要注意,否则将会出现无法读写数据的问题。如标准卡在读写操作时,对读或写命令令牌当中的地址域符初值0x10 ,表示对第 16 个字节以后的地址单元进行操作 ( 前提是此 SD 卡支持偏移读写操作 ) ,而对大容量卡读或写命令令牌当中的地址域符初值 0x10 时,则表示对第 16 块进行读写操作,而且大容量卡只支持块读写操作,块大小固定为 512 字节,对其进行字节操作将会出错。
6. 对某一块要进行写操作时最好先执行擦出命令,这样写入的速度就能大大提高。进行擦除操作时不管是标准卡还是大容量卡都按块操作执行,也就是一次擦除至少 512 字节。
7. 对标准卡进行字节操作时,起始和终止必须在一个物理扇区内,否则将不能进行读写操作。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议用块操作以提高效率。不管是标准卡还是大容量卡一个读写命令只能对一个块进行操作,不允许跨物理层地址操作。
8. 在写数据块前要先写入若干个 dummy data 字节,写完一个块数据时,主机要监测 MISO 数据线,如果从机处于忙状态这根数据线会保持低电平,这样主机就可以根据这根数据线的状态以决定是否发送下一个命令,在从机没有释放 MISO 数据线之前,主机绝对不能执行其他命令,否则将会导致写入的数据出错,而且从机也不会响应主机的命令。
9. 在 SPI 模式下, CRC 校验是被忽略的,但依然要求主从机发送 CRC 码,只是数值可以是任意值,一般主机的 CRC 码通常设为 0x00 或 0xFF 。
读多块操作和写多块操作的传输停止形式不一样,读多块操作时用用命令 CMD12 终止传输,而写多块操作时用Stop Tran Token( 停止传输令牌,值为 0xFD) 终止传输。